談及婦女中心的「老臣子」,不得不提在協會總部任職超過二十一年的高級財務主任–袁碧儀 (Vikki / 人稱「秘書長」)。Vikki於2001年加入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初時任職行政秘書,這位資深員工一直參與及見證機構發展,相伴成長。
入職後不缺席孩子學校活動
Vikki自言性格內歛、慢熱,因此給人印象不太易相處。然而訪問過程中,相當能感受到她和藹可親的一面,從前Vikki在上市公司財務部任職九年半,工作量龐大,常常「OT」(超時工作)致未能與家人共進晚膳,更曾通宵工作至凌晨時份才能回家。長期的機械式工作讓她直言「忍受不了」。掙扎兩年,秘書長藉著小朋友入校的時機毅然辭職,進入從未接觸過的社福界別。縱然第一次申請婦女中心職位不成功,但她屢敗屢試再次申請「行政秘書」一職,秘書長坦言她渴望有「有放工時間」。如她所料,「轉行」後有時間照顧家人,更開心的是,她在小朋友的學習和成長階段親身給予陪伴,感謝婦女中心的人性化工作模式和體諒,讓她「幾乎沒有缺席過孩子幼稚園及小學的親子活動」。
身兼多職 從困難得蛻變
入職初期,秘書長表示對自己和工作均毫無信心:「我剛入職,就要負責籌備婦女中心二十週年晚宴,但我之前沒有NGO經驗,對許多籌備我都毫無認識,是很大的挑戰。」幸得時任總幹事陳瑜博士的信任,並得到不同同事的幫助,讓秘書長憑著其勤奮和一腔熱血,慢慢完成一個又一個的挑戰。「當年入職時以為自己只是跟進財務工作,沒想到行政秘書的工作範圍很廣泛,由會計、行政、人事、以至公關…都與行政秘書脫不了關係,之前亦沒有任何經驗,回想來真的是很驚心!」對於未曾接觸過的工作的確感大壓力,不過在過程中她卻學會了「拒絕」,不會把自己迫得太緊。而秘書長亦坦言,在這裡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和認同,「十年前的她一直享受工作時光」,全婦女中心當時只有十餘位同事,大家緊密溝通與關懷,「那時工作真是很開心」。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使她獲得同事們一致讚賞,並擁有「秘書長」的尊稱,即使她現時為高級財務主任,同事們亦繼續以「秘書長」稱呼她。
二十年多來,秘書長見証機構迅速成長,工作量倍增,令她亦感到無力:「我有幾年的時間精神壓力好大,因為婦女中心發展得太快,開始覺得不是我一個人能夠應付繁重的行政工作,而需一個團隊。」縱使工作猶如千斤重擔壓在身上,但她多年來仍堅持為婦女中心服務,問及堅持的原因,秘書長笑著回應:「中心同事很關心我,關係融洽,工作夠彈性,會體諒員工。」在這種氛圍下,Vikki結識了許多朋友,性格上亦有很大的改變。「以前有壓力我會自己處理,『收收埋埋』,但現在會願意向别人訴說。」Vikki表示每個人的解壓方式都不同,她也摸索了很久,現在找到合適的方法調整自己。
從工作中學會釋放照顧壓力
Vikki陪伴婦女中心走過了一半的歲月,她工作時持續宣揚協會使命,同時婦女中心致力推動的願景與理念亦漸漸改變了她。自小受到傳統家庭觀念影響,被灌輸「女人凡事要忍」的觀念,並曾經認為女人是天生的照顧者,理應照料家庭,又認為:「男人不主動又不細心」,所以就算放工後感到身心疲累,也獨力挑起家中照顧工作的擔子多年,「以前上班前要先完成家務、買餸、送小朋友上學;下班後要接兒子,晚上還要督導功課,週末更要做家務…每日如是」,她憶述時不禁感嘆:「照顧者的角色很沉重,特別是精神上。」當工作越來越忙,少了時間照顧家庭後,家人對此竟有怨言,她最終「不忍了!」主動向家人道出家務的沉重壓力。縱使明白不容易讓男性做家務,她也希望能改變丈夫,一同商討和分擔照顧工作:「難道要做死我嗎?我一早過勞了!」慶幸的是丈夫在近幾年學會體諒,平日會幫忙洗衫煲湯,週末也會主動分擔家務。
秘書長坦言此重大轉變因深受婦女中心致力宣揚「性別平等」理念所啟發,一些固有的傳統觀念漸漸扭轉:「以前我對家務很執著,認為家務是女性的責任,但這五、六年已經有不同的看法了。」經過歲月洗禮,秘書長放下對照顧工作的執著,開始享受 Me-Time,有時間「煲劇」,並表示:「女人都要學會『懶』」!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踏入四十週年,隨著服務範圍愈來愈廣,秘書長替機構感到開心的同時,亦感慨:「婦女中心發展得實在太快,令我沒有時間去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由最初她到職時的十一人,發展到現時擁有六間服務中心和八十多名全職員工,她認為除了著重服務外,亦須關注其他方面的發展:「中心的服務好廣,但卻不是街知巷聞。」在寄語機構發展的同時,她對自身亦有期盼:「我會想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以前我好介意別人的看法,覺得自己對機構好重要,但我真的是兼顧不到,所以希望自己在工作同生活上可以取得平衡,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訪問最後,秘書長亦有說話想向婦女分享:「女人應該要有自己喘息的時間,不應該只局限於家庭」,又言「不要太認真對待每件事,做人才會開朗和放鬆」。
訪問︰劉潔怡、賴碧莎
撰寫︰劉潔怡、賴碧莎、鍾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