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婦女中心協會一項調查發現,疫下辦理離婚的時間大增,為婦女造成龐大精神及財政壓力。與外地相比,本港法庭設施電子化不足,且有關宣傳也嚴重不足,令市民更難受惠。
港司法電子化及宣傳 落後鄰區
疫情期間公共服務受影響,令辦理離婚程序時間增加,市民無法到相關部門尋求法律意見,法庭排期經常轉變。婦女中心協會調查發現,有婦女因此須滯後離婚計劃逾一年。不少離婚個案均為沒有穩定收入的家庭主婦或兼職人士,疫下除了難獲所需的法律援助,缺乏彈性的公共服務導致他們有時需要特地請假處理、或預先安排人手照顧小孩,帶來精神及財政壓力。
家事法庭、勞資審裁處、土地審裁處、及遺產承辦處都已推出電子服務,高等法院去年4月已就遙距聆訊作出指引,首次決定以視像會議設施進行聆訊。然而,據婦女中心協會是次調查發現,所有受訪婦女當中竟無一人知道有遙距聆訊安排。
理大專業進修學院講師梁偉峰曾撰文表示,港府的智慧城市建議過去涵蓋的範圍不包括司法部門,與鄰近的新加坡大相逕庭。星洲法院已融入多種科技,例如將鄰里糾紛調解機制電子化,市民毋須親自上法庭便可在網上遞交表格、及得到綫上法庭調解員協助,調解員透過電腦進行工作可有效處理更多個案。此外,當地用新模型處理訴訟信息,讓法官只需將信息輸入一次便可多次使用信息,減少歸檔費支出。
法院服務電子化在疫下尤為重要,澳洲新南威爾士各大法院已就遙距聆訊推出公眾指引,包括不得在未經批准下露面、要求用電子方式提交文件等。法院更主動為市民發出通知,讓他們知悉在個案會在網上繼續跟進。
內地推網絡法院 可居家打官司
法院除了可將部分服務轉為在網上進行,中國更在2017年引入全球首間專業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
內地多省陸續推出此類法院,例如廣州互聯網法院現時已有粵港澳大灣區在綫多元化解平台,民眾透過系統認證證件、指紋及人臉,即可在家打官司。
疫情推動全球提前電子化,生活當中多種活動包括網購、打機、叫外賣等,都可透過手機App進行,遙距上庭便是在此大環境下誕生。對本港而言,司法系統的電子化進程除需加快,有關宣傳亦不可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