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

我們的聲音傳播範圍十分有限,所以我們很感謝傳媒朋友對婦女議題的關注,將婦女聲音透過不同的渠道無限擴大,讓她們所關心的政策﹑社區建設﹑婦女友善﹑環境保育等議題得到公眾的關注,推動社會改變,變得更加婦女友善。本部分旨在整合與本會相關的新聞文章及傳媒報道,如有任何新聞版權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絡。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婦女求助熱線」去年接約1,600宗求助 較疫情前增約23%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公布由2017間至今年3月間,維期7年的服務數據,疫情3年期間的求助者數量,接近7年求助量一半,達5,299宗。疫後復常的數字雖然稍跌至1,592宗,但仍較疫情前1,286宗高出近四分一。協會表示,疫情明顯影響個案的人際關係、住屋及經濟狀況,特別婚姻及家庭問題。

 

協會收集「婦女求助熱線」於2017年3月至2024年3月的服務數據,由嶺南大學教授分析。協會指,熱線7年間已接獲11,054宗電話求助個案,其中最高峰為2020至2023年疫情期間,接獲1,681至1,805宗求助,近六成(57.4%)求助者年齡為30至49歲;逾五成(53.1%)為已婚婦女,並有六成(62.1%)結婚超過10年或以上;近六成(58.7%)擁有一名或以上的子女。此外,求助者為主婦(35.5%)或全職/自僱人士(35%)各佔一半,另有近六成(57.9%)求助者為中學學歷。

 

求助者多為中年已婚婦女

協會總幹事廖珮珊表示,求助者尋求婚姻及人際關係方面,最常見是配偶有婚外情(14%)及與伴侶相處問題(28.6%)。其中相處問題自2019至2020年疫情前的23%明顯上升至2023至24年的33.8%。至於子女/溝通管教(7.6%升至8.3%)、姻親關係(5.2%升至7%)及虐兒(1.1%升至1.7%)問題均有輕微上升。她又指,當有經濟(欠債、家用不足)和關係問題(家庭暴力、虐待)時,會較高同時面對住屋問題。

 

此外,四成(41%)求助者查詢離婚法例/程序問題,而生活方面則最常求助經濟/欠債(15.5%)、住屋(14.1%)及照顧家庭壓力(7.1%)等問題。廖珮珊指,求助者住屋問題由2017至18年度由12.1%上升至2023至24年度的16.5%,而照顧家庭壓力由7.3%上升至11.7%,即是他們面對經濟及關係問題時,較高機會同時面對住屋問題。

 

廖珮珊另指,超過三分之一求助者表示感到情緒低落或精神緊張,從數據發現受家庭暴力/纏繞,以及性別歧視/家庭崗位歧視法律問題,出現自我形象低落較其他因素高1.5至2.88倍,而性相關問題,如性侵犯、性態度及知識的個案,亦容易出現自我形象低落。

 

倡立法增設「家庭照顧假」

協會總括7年的數據,指疫情明顯影響個案的人際關係、住屋及經濟狀況,特別婚姻及家庭問題。有見及此,協會建議可通過免費法律諮詢服務、家事法講座等,提升婦女對法律及自我權益的認知;加強婦女經濟充權,提供更多元化的生涯規劃、就業培訓及創業支援,讓她們能夠在經濟上獨立;加強照顧者就業友善措施,如僱主提供彈性上班時間、政府立法增設家庭照顧假、擴闊照顧者津貼計劃等;中小學教育加強性別教育,從小培養性別意識;政府在地區康健中心加入精神健康評估,如有需要可轉介予地區網絡醫生作進一步跟進。

 

家暴受害人被拖贍養費 申綜援要扣數

曾長期受家暴逾9年的May,育有一名6歲小朋友,新婚第一個月前夫已開始嚴重限制外出,並對她「拳打腳踢」及持刀棍恐嚇威脅。May表示,前夫疑心重、大男子主義思想,亦不認為自己有錯,更合理化該行為。

 

May在9年間多次想過離婚,惟有各種憂慮因素,前夫家人經常勸喻「大事當冇事」、「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更向她稱「唔可以有啲有咩爭執就嗌離婚,肯定要陪伴忍讓到底,先證明好女人」。

 

May亦想過向娘家求助,但原生家庭保守思想下,認為須為自己的選擇而負責任,並「女人依附男人而生存,離婚會令自己處境更加艱難」,又指父親經常當住子女面前打母親,令她潛移默化認為家暴沒有想像中嚴重。

 

May當時沒有工作在家中照顧小朋友,而前夫則經常不予足夠基本生活費,「我冇收入經濟有好大問題」,指如果搬出去住會擔心面對住屋壓力、單親難以照顧子女等。惟May堅持「無功不受祿」心態,認為申請綜援有羞恥感,亦害怕被標籤為社會寄生蟲,同時又不清楚外間有什麼社會機構可以幫助自己。

 

直至最後一次May被前夫家暴稍為嚴重下,決定帶小朋友離開入住庇護中心。她指當時非常倉猝及突發下離開,沒有攜帶任何衣物及手機,而當時正值疫情最嚴重時期,庇護中心經常需要安排隔離,小朋友亦無法上學,在陌生及壓抑地方困住,令自己及小朋友產生情緒問題。她又指,庇護中心只能短期居,由於積蓄不多及租金昂貴,一直未能尋找較好環境居住。

 

過來人寄語「唔好驚向外求助」

其後May與前夫離婚,惟前夫依然未按法庭判決支付贍養費,她表示不想與前夫一直糾纏追討贍養費,但申請綜援須扣除贍養費金額,最終只得微薄生活費。May另鼓勵正面對受家暴或離婚婦女,稱「如果你處於家暴漩渦嘅婦女,你好孤立無助,甚至身邊嘅人否定你,提供唔到實質上幫助嘅話,其實真係唔好驚向外求助」。

 

她指因為自己啞忍多年,自身抑鬱情緒傷害小朋友成長,又指不應因為有小朋友而忍受不離婚,稱「屋企應該係一個愛、溫暖傳播嘅地方,如果嗰個地方係仇恨嘅、傷害嘅,咁維持嘅意義係咩呢」,並盼社會對離婚婦女提供多點支援和關懷,讓他們有勇氣離開不幸福的家庭,過自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