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於昨日(2024年10月16日)發佈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是次《施政報告》以「齊改革同發展,惠民生建未來」為主題,強調改革不停步,持續完善民生政策。本會歡迎《施政報告》在照顧者、健康等多個範疇均有著墨,尤其讚賞政府主動為僱員提供育兒假,相信可以起示範作用,吸引其他公司跟隨及進一步推動照顧者/家庭友善職場。以下是一些本會認為就改善婦女處境方面仍有可以進步的措施。
提升婦女事務專員職能 凝聚各界婦女力量
行政長官於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宣佈政府會在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下專設婦女事務組,並設立「婦女事務專員」以推動婦女事務工作。過去一年,婦女事務專員及工作組都作出了一系列舉動,其中包括舉辦首屆「家庭暨婦女發展高峰會」、成立一站式家庭及婦女資訊平台,以及推行「贍養費調解試行計劃」等。假若婦女事務專員能夠更大力度於改善婦女處境的政策層面上進行統籌,相信會較著力於活動的協調上,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政府可參考其他專員於相關政策層面的職能,例如復康專員,其職能包括康復政策和計劃的整體發展策略,並協調政府各決策局/部門、公營機構及非政府機構之間的工作,以便落實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和《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以及與殘疾人士權利和福祉相關的跨局事宜。若婦女事務專員的角色及職能能聚焦於制訂、改善及推動婦女政策,並被授予更高層次的政策協調能力,將有助促進婦女福祉。
另外,首屆的「家庭暨婦女發展高峰會」於2024年10月9日在會展舉行,以聽取相關持份者就婦女發展及推動家庭教育提出的意見。本會期望未來能夠恆常舉辦婦女發展高峰會,並擴大高峰會規模,讓更多業界及公眾參與及進行交流,團結各界婦女力量,凝聚共識。
增設照顧者生涯規劃 建立照顧者數據庫
照顧者的需要於近年得到更多的關注,並投入了更多的資源以支援照顧者。去年,政府啟動了為期三年的「齊撐照顧者行動」,並推出了多項支援照顧者的服務,包括一站式照顧者資訊網站和支援專線,以支援照顧者。截至今年3月[1],照顧者支援專線已接獲14,600個來電,其中以尋求情緒輔導和社區支援服務為主。由此可見,照顧者對服務的需求甚大。然而,照顧者支援專線的定位是一條24小時的支援熱線,並負責分流相關服務。因此,持續了解照顧者的需求及後續服務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應增加相關配套的資源,例如開設以地區為本的照顧者支援中心,形成一條龍式的照顧者支援服務。通過照顧者專線提供即時情緒支援和資訊,並轉介至地區照顧者中心以提供後續服務。此外,應該擴大照顧者支援專線的涵蓋對象,從長者照顧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擴展至其他類型的照顧者,如兒童照顧者,讓更多有需要的照顧者受惠。這樣的長遠措施亦有助於減少照顧悲劇的發生。
地區為本的照顧者支援中心除了為照顧者提供喘息的空間外,還可以提供生涯規劃服務。在漫長的照顧歷程中,照顧者容易迷失自我,而生涯規劃能幫助他們重拾選擇的自由,讓他們認識到照顧並不是唯一的選擇,從而探索自己的人生方向。
此次《施政報告》的另一個焦點是推動數字轉型,特別強調數據流通及數據化。本會亦注意到《施政報告》將研究建立跨專業、跨機構的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資料庫。我們認為設立此資料庫能幫助社會更充分理解「照顧者」群體的需求。因此,本會建議在配合政府打造的數字轉型基礎上,公開照顧者資料庫非個人資料部份的數據,以促進大數據透明化,並使其可被用於分析社區需求。這將使社會及相關持份者更清楚地了解服務缺口,進一步完善社福規劃及地區服務。
帶頭建立照顧者/家庭友善職場
本會對政府提出「為有三歲以下子女的僱員提供育兒假,以及優化節慶日或前夕的特別工作安排」感到驚喜。本會支持政府帶頭推動「家庭友善」的職場,讓父母能夠共同分擔照顧家庭的責任,育養新生嬰兒。照顧家庭的責任不僅僅是女性的負擔,育兒假的設立有助於打破「女性即是照顧者」的固有觀念。
惟當照顧的責任落在家庭內的其中一方時,其發展往往會受到更大的限制。雖然政府在是次《施政報告》提出增加一所獨立資助幼兒中心,並增加「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名額,預計受惠兒童人數會增至25,000 人。但社區託兒服務仍是杯水車薪,根據香港大學在2018年幼兒照顧服務長遠發展的顧問研究建議研究的建議[2],以政府統計處的人口預測數據,估算在2021至2031年,2歲以下幼兒需要27,711至32,818個服務名額,2至3歲以下者則需要30,955至36,660個服務名額。本會深明土地供應不足的問題仍然困擾政府的社會服務規劃,有見及此,本會建議政府可以帶頭推動大型企業在辦公室內設立小型的託兒設施,提供託兒服務予僱員,以減少因目前社區託兒名額不足而限制照顧者重回職場的困境。期望政府的舉動能夠鼓勵更多企業效法,於職場上推行照顧者/家庭友善職場措施,營造友善支援氛圍。
推動婦女健康 婦女體育普及化
《施政報告》在健康範疇上著墨不少,甚至提及針對香港人口結構及不同社群的健康需要,訂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促進策略及制訂市民健康管理計劃。在香港邁向老年化社會的情況下,本會認同基層醫療的推進十分重要,以長遠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本會尤其關注婦女的精神健康及地區康健中心的改革。
《施政報告》建議制定多專業界別的分層架構,為社區中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提供分層支援服務。但除了專業的支援外,及早識別有精神健康需求的婦女及進行預防性工作亦十分重要。本會自2018年起在深水埗區及2019年起在南區推行婦女精神健康服務,每年為逾1,000位婦女提供精神健康篩查,當中接觸了不少有潛在精神健康困擾的婦女,並成功及早介入及轉介至專業服務,以減少婦女精神健康惡化的可能性。政府可以參考在地區康健中心普及精神健康相關的篩查,進一步擴大接觸有需要的婦女,及早進行介入及預防惡化的工作。
另外,《施政報告》提及整合婦女健康中心服務至十八區的地區康健中心,成為地區康健中心的基礎服務之一。本會對於將婦女相關服務整合至地區康健中心的措施表示贊同,因為這可以長遠增加服務點的數量。以往婦女如有婦科相關健康問題,只能前往三間婦女健康中心;若能在地區康健中心提供相關服務,將能立即提高服務的可達度,方便婦女。此外,配合《施政報告》中提及的體育普及化政策方向,政府亦可以利用地區康健中心及地區康健站的服務網絡,或是其他社福機構,將婦女運動普及化,鼓勵婦女可以多運動,一方面可以改善身心狀態,緩解因照顧而帶來的壓力,另一方面亦有助婦女建立社交網絡,強化婦女的社會資本。
改革扣押入息令 成立贍養費專責部門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贍養費調解試行計劃」,並已於今年10月開展。本會期待總結此試行計劃的經驗總結,尤其對減低贍養費支付及收取方之間的衝突,例如在單方面不合作或有家庭暴力前科的個案的調解經驗,或者對減少追討被拖欠贍養費所需的時間及經濟成本的成效作檢討,以檢視此試行計劃的成效。
在推行「贍養費調解試行計劃」的同時,本會建議改革扣押入息令的做法,由需要僱主同意改為無需僱主同意而執行。事實上,此改革可視為法庭的頒令,強制要求僱主執行因僱員拖欠贍養費而發出的入息扣押令,從該僱員薪金中直接扣除部分入息,用以支付收取方的贍養費。
民間團體一直倡議在現有政府架構內設立專責處理贍養費事宜的法定中介部門,協調各部門跟進追討贍養費的工作,增強罰款措施並研究新的追討方式,以減少被拖欠贍養費的情況,從而更有效地保障離異家庭的財務穩定。
加強零散工婦女的勞工保障
是次《施政報告》中提及將於2025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修訂《僱傭條例》下的「連續性合約」(俗稱「418」)規定,放寬至四星期合共工作68小時。長久以來,社會都一直有418與零散工的相關討論,討論的重點並不單是時數上的長短,更多是如何保障零散工的勞工權益及福利。因此,是次的草案實在未能觸及核心問題以保障零散工,當中有不少是基層婦女。
根據統計處2021年的數據[3],76.6%的受訪者每週通常工作少於18小時,而每週通常工作18小時或以上但工作少於4周的比例為18.6%;其中,女性佔所有受訪者的56.4%,而32.5%的受訪者有12歲及以下的兒童。反映出大多數婦女因需承擔家庭照顧責任,只能從事「零散工」,而大多「零散工」並不符合「418」條例,導致婦女未能獲得有薪假、年假、遣散費等勞工保障及福利。本會建議政府可立法規定僱主按時數比例給予零散工與全職員工相同的勞工福利,以保障零散工作為僱員的權益。
推動性別平等教育
是次《施政報告》重視人才發展,本會認同教育能孕育社會健康發展的未來,故建議應在學生不同成長階段,推出相應對的主題式的性別教育課程,在校園裏提升學生尊重性別差異及消除性別歧視的意識。此舉相信能培育青年的正向思維,以建立社會中正向的性別平等文化。同時,亦可加強教師及早識別於校園的性別不平等情況,以盡早介入及避免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