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言論

我們將適時在此發佈協會言論及意見書,以及所參與的聯席之意見書
傳媒查詢:如對我們的工作、服務、甚至所關注的議題,歡迎致電 2153 3153 或電郵至 media@womencentre.org.hk 與我們聯絡

返回

伴侶不絆侶|【性別定型】從《大叔的愛》中發現自由的自己

「田田,I love you……」

 

近期廣受歡迎的香港重拍日劇《大叔的愛》,當中三位男主角的性格各有特色。翟國強,剛陽外表下有一顆少女心;田一雄,生活上不修邊幅,優柔寡斷,渴望被照顧和愛;凌少牧,多愁善感,一位不折不扣的暖男,對田一雄的起居飲食無微不至。

 

筆者和數位已為母親的朋友談論此劇時,大家都渴望身邊的另一半能如凌少牧般照顧他人,亦認為翟國強少女心的表現很可愛,她們對於這些以上男士特質都是讚不絕口。然而,當筆者問她們「如果自己兒子擁有以上特質的話……」話未及說完,她們就一人一句「唔好喇啩」、「乸型」、「我接受唔到囉」等等。由此看來,彷彿她們認為男生只有成為符合主流社會期待的「男子漢」條件才是「正常」,一概否定男生可擁有多樣化的氣質。不過,「男子漢」的定義是什麼?是誰把「男子漢」附加了定義?

 

 

父權體制使男女都被困著
生活在父權的視角中,我們不自覺地受著社會對於性別角色定型影響。出奇的是,很多人會努力地迎合大眾對兩種性別角色的期望。男性總被要求要獨立堅強、不能哭、需要「傳宗接代」、適合讀理科等,因其生理性別為男性,就要承受著被期待和建構一個「男性應有的樣子」。而這約定俗成的觀念對於男性的想像實在有限,當男性擁有溫柔、感性、軟弱的一面時,或會被他人視為「異類」。從小到大生活在父權中,無疑局限了個人發展,男性內化這些觀念後,以為自己總要像「男子漢」般強悍地面對一切,或因而選擇隱藏或切割自己真實情感那一面。長期迎合社會,不免會忽略自己,長遠會影響建立親密感和兩性關係。

 

筆者在工作上了解面臨婚姻困擾的婦女時,有時聽到「我唔知佢有咩情緒呀!我成日叫佢講出嚟,但佢咩都唔講,完全無反應,我哋根本無溝通。」對於太太邀請其打開心扉時,丈夫卻完全不理會。此情況令二人都感到虛耗和難受。

 

對於性別刻板印象和性別角色分工,社會早有一套。性別角色就如套在我們身上的「模具」,這些模具早在我們嬰兒時已不斷被週遭的人往我們身上套,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內化了這些想法,認為是正常、合理不過。這樣的性別角色亦限制了我們的天賦與潛能,自我也會被扭曲和壓迫;相反,若我們在生活和教育中,可以放下性別定型的框框亦能讓更多人可以無憂無慮地做回自己。

 

自己由「你」定義
真正在性別上的平權,應給予不同個人,有足夠的自由來決定自己的樣貌和性格且不被抨擊,不需要用我們的性別定義我們是誰,不需受限於任何的性別或他人的眼光,跳出古板的思維和框架。不要因為「差異」而用異樣眼光看待自己或他人,每個人均可自由地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每個人都是無比獨特,有著各式各樣的樣子和風格,亦有各自可愛迷人的地方,無論是男是女,都應該只有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刊登於親子王國專欄|伴侶不絆侶.2021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