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婦女中心協會一直以來關心婦女以及照顧者的權益,包括她們的晚年生活保障。本會支持全民性、免審查的退休保障制度,讓所有長者,不論性別、不論在職年期,都享有具尊嚴的退休生活。
《退休保障參與活動諮詢文件》及政府經常指出,香港的退休保障制度有「四條支柱」,包括在職人士強積金、個人的自願性儲蓄或家人支援、綜援金及長者生活津貼、以及各項福利服務提供的長者照顧。事實上,這四條支柱問題多多,尤其不利以女性為主的無酬家務勞動者和低收入人士,及普遍較男性長壽的女性,對女性退休後的保障需要視若無睹。
強積金制度歧視女性,蠶食市民資產
強積金制度與「有薪工作」掛鈎,容易構成性別和社會階級歧視,導致退休生活水平的差別。現時強積金無法涵蓋超過64萬的無酬家庭照顧者(當中女性佔97%),令主婦無法得到保障,可說是對女性的一種歧視。事實上,每個婦女均有不同的生活際遇,未必會有子女、丈夫供養,加上家庭主婦經濟上依賴,實在難以有個人儲蓄,亦難以要求所有婦女依賴家庭系統取得退休後的生活保障。
除家庭主婦外,全港數以萬計的家務助理(同樣以女性為主)同樣被排拒於強積金制度外,令她們的退休生活沒有保障。
同時亦因為強積金與薪酬水平掛鈎,從事零散工作人士及低收入人士(同樣以女性為主)的供款額相對少,對她們的退休後的生活保障亦不足,令其年老的生活更不穩定。實在強積金無視及加劇了貧窮婦女化問題,家務勞動導致無酬家庭照顧者欠缺晚年保障,家庭崗位角色迫使婦女婚後工作趨向零散化加劇貧困危機,加上女性普遍較男性長壽,女性長者面對貧窮情況嚴重。
此外,強積金與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對沖的制度,更是對勞工的剝削,混淆了離職補償與退休保障的分別,大大削弱了強積金作為退休保障制度的功能。強積金制度亦強迫完全不懂得投資的工友進行投資,與政府教育市民在進行投資時要先了解投資市場的立場完全是背道而馳。
綜援制度令長者卻步
政府多次強調經濟需要原則分配,但現行的社會保障以問題為本及補救性措施為主,本質上與退休保障存在差異。作為提供基本保障的「綜緩」制度關卡重重及帶有負面標籤效果,做成隱瞞資產、減少儲蓄,家庭分裂等問題。申請長者綜援既要資產審查、又要要求子女簽署沒有能力供養父母的證明書(俗稱衰仔紙),加上負面標籤效應嚴重,令不少有需要長者因家庭問題而無法申請,或是基於尊嚴問題而拒絕申請,寧可以拾荒為生,加上綜援金額偏低,不足以應付生活所需,可見綜援制度並非一個令長者有尊嚴地生活的保障網。
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可保障基層婦女退休需要
根據聯合國《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9條,締約各國須認同每個人均有權享受社會保障,包括社會保險。香港作為《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適用地區,實有必要為長者的退休生活設立社會保險制度,由社會共同分擔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風險。
推行退休保障制度並不應為長者福利、扶貧措施,而是以社會制度去分擔風險。上一代已經為社會付出,應該得以肯定。尤其家庭照顧者一生為家人及社會付出、照料家中一切需要,讓家人安心外出做事,為社會培育人才,社會本應在她們年老時照顧她們。如要通過審查才得到「退休保障」,變相否定了她們的貢獻,亦向領取「退休保障」的她們加上負面標籤,一生都是經濟上的依附者。
全民性的保障就如教育一樣,體現對於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無論經濟狀況如何都應該可以得有尊嚴的退休生活。有輿論指全民性退休保障會向有錢人「派錢」,其實可以參考現時高齡津貼主動提出申領的做法。「免審免查」的全民退保制度有效減少審查的行政成本並且讓市民晚年得到安全感、歸屬感。
我們在地區工作上接觸的銀髮族街坊,許多對生活感到憂慮,即使稍有積蓄亦不敢動用,因為「洗一蚊,無一蚊」,甚至有街坊生病亦不敢使用醫療卷。有年邁母親表示先夫遺下的物業留有她與女兒名稱,資產審查令她無法獲取任何經濟支援,而女兒已組織自己的家庭故經濟負擔沈重,作為母親的她不忍啟齒要求女兒簽「衰仔紙」,怕損害關係,只好以橡皮筋紮實「褲頭」,鞋子破了亦不敢丟棄。以上的情況只是冰山一角,每三個長者,就有一個活在貧窮線下。貧乏的不只是資產,亦是心靈活在徬徨不安之中。
有性別角度才有真正保障
社會一直將生育及照顧家庭的責任理所當然地放諸女性上,但沒有給予足夠支援和保障,甚至歧視履行家庭崗位的婦女。就以懷孕婦女為例,近日平等機會委員會就「中小企懷孕歧視狀況及對在職母親負面看法之研究」揭示每五名受訪僱員當中有超過一人報稱在懷孕、放產假時及/或在分娩後復工的第一年受到歧視。整個退休保障討論聚焦經濟分配,忽略性別角度。
事實上退休保障政策對女性的自主程度和家庭生活有着重大影響。建全而有多根支柱的制度,能夠讓女性預視到晚年生活得到基本公民權利的保障,好讓她們有信心選擇自己的生活模式。最簡單的例子是婦女無需局限於傳統的家庭崗位,晚年可以有獨立而基本的財政保障,讓婦女自主生育決定,而撇下「養兒防老」的生育目的,解脫婦女於經濟上依附在家庭的框框。這改變能改善家庭經濟的互相依賴,各人不論貧富及性別都能夠享有自主的空間。
退休保障制度不只是對退休生活作經濟上支援,而是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發展有重大而關鍵的影響。隨社會變遷,性別及家庭模式趨向多元,由此依賴傳統家庭的經濟支援已經落伍,全民性的、有性別的角度的退休保障制度才能真正有效保障不同性別人士的需要,令每人有更大空間自主自己的生活方式,發揮才能使社會發展更多元及更有活力。政府對制訂一個完善的、充分考量多元社會的退休保障制度實屬責無旁貸。
我們亦對諮詢文件立場帶引導性表示失望。文件所提供的兩個方案抹煞多元融資的可能性,以單獨增加稅率/開徵新稅,漠視其他方案,並故意延長人口推算,實屬誤導市民!實事上民間提倡的是全民承擔、能者多付的公營長壽保險制度,並不影響打工人士或中小企現時的退休保障供款,同時將原有社會保障調撥,社會效
益上更達致資源再分配的原則。
總結
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不但令長者受惠,事實上亦降低政府因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財政風險,對政府財政的穩定性帶來非常正面的作用。因此,推動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可令全社會各階層受惠。而有關計劃亦應盡快推行,於人口老化問題尚未到達頂峰之時為計劃進行儲蓄,以應付高峰期的養老金開支,提昇計劃的可持續性。我們堅持政府必須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讓所有長者,不論性別、收入、在職年期,都享有具尊嚴的退休生活,達致真正的「安享晚年」。